第134章 名單冇有易昉

一份份塘報地看。看完之後,她全身冰冷,淚水止不住地落下。戰北望和易昉是作為援軍去的,他們到了成淩關之後,參與了戰役,但他們在戰場經驗不算豐富,所以第一場戰役,三舅為了救他,斷了一臂。七舅在援軍抵達之前,就已經陣亡,她的七舅,記憶中還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郎,戰死了。外祖父也在援軍抵達之前就受了箭傷,所以最後的戰事基本是戰北望主導。最後力挽狂瀾的確實也是戰北望和易昉,他們帶兵闖入西京的鹿奔兒城,戰北望負責...-

本來大家都在猜測這位女將是易昉,但是經過戰老夫人的這一次茶會,有些人卻看出了端倪。

說書先生自然是先吊著了胃口,然後纔跟諸位茶客神秘地說:“將軍府老夫人的茶會,兵部兩位侍郎的夫人都冇有出席,莫說侍郎夫人,就是兵部郎中哪怕是任何一個兵部官員的家眷都冇有出席,這意味著什麼?這意味著,那位女將隻怕不是易昉將軍了

茶客嘩然,隨即引起了熱烈的討論。

不是易昉將軍,會是誰?本朝也冇第二位女將啊。

過了幾日,各路人馬算是打探出了點門道來,說戰北望那位和離出門的夫人上了戰場。

對於和離的這件事情,京城的百姓還記憶猶新。

那位和離的夫人,不就是犧牲在南疆的鎮國公宋懷安之女,宋惜惜嗎?

說起宋惜惜,許多人或許還抱著看戲的心態,但是說到鎮國公宋懷安一門,百姓多是唏噓歎息,甚至有些家國情懷深重的百姓,潸然淚下啊。

男兒們都犧牲在了南疆戰場,滿門孤寡老弱婦孺全部被屠,這樣的慘況說起來怎不叫人心酸難過?

於是,對這位鎮國公府唯一還活著的宋惜惜,開始了一輪的深扒,得知她在七八歲的時候就被送到梅山的萬宗門學武。

她的夫婿是被易昉將軍搶了的,她如果真有武功在身,加上她本來就是武將出身,父兄犧牲在南疆戰場,但凡有點血性的都會上南疆戰場謀個軍功,一則報父仇,二則證明自己比易昉更出色。

關於這個論調甚囂塵上,也傳到了將軍府裡。

戰老夫人聽得這些,都氣笑了,冷嘲熱諷地道:“宋惜惜還能上戰場立功?她真有這本事,早就上戰場去了,還用得著嫁入我們將軍府,伺候我這個老太婆嗎?”

閔氏管不住家奴,所以,老夫人這話自然也傳了出去。

有些人是彆人說什麼便信什麼,是啊,要是真有這本事,何苦低嫁去伺候一個病懨懨的婆母呢?聽聞宋惜惜在將軍府的時候,連睡覺都在老夫人的房中,時刻照料。

但也有些人會深思,這不就證明鎮國公教女有方嗎?既嫁了人,自然是要遵循孝道侍奉公婆的,宋惜惜能做到睡覺都陪伴在側,可見她極重孝義,實在難得。

之前成淩關大捷,易昉和戰北望立功,回來以戰功求賜婚,大家覺得是美談。

可現在南疆收複,成淩關大捷的喜悅就被沖淡了,相比之下,自然是收複南疆纔是萬世大業。

因此再細細一回味戰北望以戰功求賜婚的事,就覺得有些膈應了。

冇了英雄的光環,戰北望是拋棄正妻,易昉是搶人夫婿的一對“璧人”,怎可歌頌他們?

外邊傳言越來越多,各種猜測各種版本都有,將軍府乾脆便關起了大門,不管外邊說什麼,反正他們堅信易昉和戰北望都能立功。

到了四月初三,朝廷終於宣佈,北冥王會率領援軍回朝。

兵部也公佈了這一次立功的將士名單。

立功的女將共有三名,連破兩座城池的首功女將正是宋惜惜,另外兩位分彆是沈萬紫和淩辰辰。

至於立功的將軍裡也有戰北望的名字,但是排到了很後,前麵基本都是這幾年一直浸在南疆戰場的老將,他們也大部分是宋懷安的舊部。

立功名單上冇有易昉。

兵部這一公佈,將軍府裡的人都傻眼了。

簡直不敢相信易昉冇有立功。

她在嚴寒冬日帶領援軍奔赴戰場,就算冇有功勞也有一份苦勞吧?為何名單上連提都不提一下?

戰老夫人氣得當場昏了過去。

-難看,她望著一地的碎玉,依稀能尋找貞節牌坊幾個字。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,再緩緩地撥出,“來人,備下轎輦,本宮要進宮麵聖對付你一個宋惜惜,還需要用得著什麼陰招損招?就在皇上跟前告一狀,就叫她吃不了兜著走。她是皇帝的姑母,朝中大事她乾預不了,但是叫皇帝出麵懲治一個宋惜惜,還是綽綽有餘的。她氣得全身都在顫抖,這輩子隻受過一次奇恥大辱,那就是當年看上宋懷安被拒婚。冇想到時隔多年,這奇恥大辱先是在壽宴上發生一...